这有些幼稚,但如你所愿,我回答你的问卷并贴在这里: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所有的事情都以悲剧结尾,黑暗中来,黑暗中去,何来完美的快乐?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让别人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烦他了。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没有。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有限度的平和。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我父母。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独立地存在。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太不严肃。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20岁时去兰州,我已经忘记了大多数细节,但记得那心境。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严肃认真地扮演别人知道的虚伪。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我自己。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书。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所有的痛苦都有其浅薄也有其深刻,只是对应的时间不同而已,假如硬要选择,我觉得是身体的创伤。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谦虚。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阿难。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太瘦,看起来太年轻。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人不风流枉少年的时候我却冒充成熟。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我不想说,和一个群体相关,我不鄙视中间的每个人,但鄙视这个群体。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没有:或许不同的男人有不同的优点,但作为一个群体,没有。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好。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很多。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逝去的时间。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简单的忠诚。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我自己,因为我父母和老婆都这样说,但我认为我最爱的人是悠悠。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偶然的原因。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和悠悠在一起的时候。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我不希望有任何改变。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什么都不重现,没意义。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应无所住。

09121303

狱中一段让你想起一个虚构的人物——肖申克,狱中英若诚乐观、坚强,但在略带诙谐的叙述中却透露出一个时代的荒谬,荒谬到一个人被关进监狱好长时间竟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进来。

有人说相对于英文版,中文版删减太多,即使这样,也超越太多关于那段时间回忆的书籍,而英若诚监狱生活所处的历史是所有那个时代的人生传记必然需要涉及和叙述的一章。在那样一个荒谬的时代,生死或者崩溃,无不正常,而英笔下的狱中除了生活的苦难,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总之,这是即将过去这一年最好的中文书籍,而且,很多年后我们还会记起他,正如记起我们正经历的这个时代。

所有的男人都危险,换句话也可以讲,所有的女人其实也危险,你想嘛,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多数男人都要找个女人是不是。

我们可以用两个标准——有钱没钱,这里的钱可以换成能力、权利、事业什么的,另外就是好和坏——把男人分成四类,有钱的好男人,有钱的坏男人,没钱的好男人,没钱的坏男人。

我们先说有钱和没钱的坏男人,女人的内心深处一般都是喜欢有钱的坏男人,至少不是很反对,至于男人,按照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坏男人的想法和理想。而没钱的坏男人其实还是有各自的市场,还不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古话,就说这个时代,你看那些没几个钱的坏男人那个不是在女人面前活的风车斗转?

没钱的好男人呢?很遗憾,几乎没人喜欢,你会不会喜欢一个没钱,对你很好的男人,虽然她天天准时回家,照顾你的一切?或许你会依恋她,但这只会成为你维系一个家庭的理由,但凡遇到一个坏坏的男人,无论他是否有钱,你都会打着寻找激情或者是真爱的借口出墙而去。

剩下的就是男人中的极品——有钱的好男人了,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伟大的形象只是因为自己小心翼翼地维护,不同的是有人维护了一生,有人维护了一时,比如克林顿、比如乔丹、比如这次的伍兹。

所以,你根本就不要心存妄想,希望能够遇见一个极品的好男人,无论这个人是做你的偶像还是你的老公。

你说我有比较好的形象啊,这个嘛,这个嘛,疑罪从无,疑罪从无。

——伍兹小三门后和某姑娘的对话。

1、我不会使用任何武力,这是我想了很久的决定,任何能用武力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既然我和我的家人早已放弃这个,那我也不想再次回到那条路;

2、本来大家可以喝酒做朋友,你放弃了;后来大家可以喝茶作伙伴,你也放弃了;你选择彼此做敌人,我奉陪。

09112302

周末去商场玩,洗手间看见好几个小便器前面都有一滩水渍,于是想起《错觉》,基本上这就是最经典的错觉之一——你没有想象中尿得那么远。

这是一本扯淡的书,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的作者靠自己对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解,扯淡了我们经常有的错觉,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比如尿尿的远近,比如男人喜欢吹嘘自己如何的有魅力,比如我就经常听见有人讲自己如何有女人缘,只是都是在我没看见的时候。

基本上,我看书都是一阵一阵的,这段时间比较迷恋心理学——主要是和撒谎相关的——的书,于是还看了下面这两本:

09112303

《体态秘语》是英国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写的,不过这还是一本扯淡的书;作者同时作为特邀嘉宾经常参与一档节目的录制,所以基本上主要目的是写的好看,看这本书的基本上也是外行,主要是为了一个好玩。书中分门别类地列举了大量身体姿态的含义,最起码增加点我们交往中对对方行为的理解,不过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学会如何和别人沟通,因为他们既没有学会听人话,也没有学会说人话。

09112304

FBI肯定不用《看谁在说谎》培训 间谍,这些太小儿科,这本书还是适合我们普通人看看,然后某天一本正经地看某人扯淡:“妈的,你看你慌撒的都快骗了自己。”

生活中不停地有人说:“我们还是糊涂一点好。”麻痹的,你为什么不能把事情搞简单一点,明白一点,糊涂往往是沟通障碍的一种表现,而沟通障碍基本上构成了社会成本中最大的一块,彼此听不懂或者不愿意听明白对方的话,彼此说不清或者不愿意表明自己的意思,大家一本正经地坐在桌子旁边,就着挂壁良好的红酒扯着淡有什么意思?这就是成熟的标志?还是,这只是大家多取一份不属于自己事物的手段?

这次,我们市侩一点,假设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金钱衡量,或者是交换,基本上可以得到下面一张表:

09112301

什么?不,这些数据当然不是我编出来的,你没看见单位是英镑吗?

其实,这是澳大利亚大学教授Paul Frijters经过对10000多人长达8年的调查得出的结论,关于这些数据男男女女们有各自不同的解读,但我们可以肯定:

相对于得到,失去爱人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生与死从不平衡,而且后者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前者。

人们更关心失去的,而不是得到的。

对于丧亲的损失,Paul Frijters强调:“这不是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不能用价值来衡量,这只是一个人的逝世对至亲幸福感的影响。”

Paul Frijters教授的报告同时指出:金钱对人幸福感的影响比我们以前所想象的要大。

The Rose 

(Shane)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

(Mark)
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dance.
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s the chance.
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not seem to give,

(Shane)
And the soul afraid of dyin'
that never learns to live.

(Shane, All)
When the night has been too lonely
And the road has been to long
And you think that love is only
For the lucky and the strong

(Mark)
Just remember in the winter
Far beneath the bitter snows

(Shane)
Lies the seed that with the sun's love
In the spring becomes the rose.

莫道相思苦,相思是何苦。

(梁)贤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寝食废。

(祝)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梁)贤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正无心理。

(祝)梁哥哥啊,我想你,懒对菱花不梳洗。

(梁)贤妹妹呀,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祝)梁哥哥啊,我想你,哪夜不想到鸡啼。

(梁)你想我,我想你,

(祝)今生料难成连理呀,

(梁)辞别贤妹回家门。

(祝)今日别后何时来呀?

少年时看连环画《华子良传奇》,里面有一段说华从渣滓洞逃出来伪装成医生,有国民党官兵给他一份处方以考证他是否真正的医生,华拿出笔将处方中的甘草含量加了若干,连环画中说甘草主要配合其他药使用,量多量少并不会对药性构成太大的影响。

后来,每当我遇见夸夸其谈,提一些毫无用处但放之四海皆对的意见(诸如:“需要从根本上重视这件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下去,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我就想起华子良的情节,因为——

我称这些人为“甘草专家”。

华子良之所以成为“甘草专家”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生存,而当今的“甘草专家”们为的又是什么呢?伤害的又是什么呢?

【一】

上周五,医院。

焦急的父母已经历过太多的诊室,来这里寻找最后的希望,抑或是,寻找最后一个结果——一个简单但让人绝望的结果。

中年父母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身后是他们的孩子。

他,还不知道痛苦,甚至不好奇母亲为何流泪。

【二】

周一,医院。

坐在NICU的探视口,看来来去去的人,听各自不同的事。

希望,或是绝望。

希望总是多,但偶尔的绝望让人心痛。

【三】

周一,动车4号车厢。

年轻妈妈带一孩子,却只有站票,车行10多分钟,看她坐在随身的行李上实在难受。

让座位给她,却不想她的感谢。

【四】

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