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的新专辑——《爱如少年》。

或许正如专辑名《爱如少年》所暗示的那样,许巍和听许巍的人都不再少年,少了少年的激情和热血,多了几分疲惫和慵懒,还有中年人的幻想和虚伪。

许巍在这张专辑中彻底放大了自己的慵懒和舒缓,哪怕在副歌中都很难听见太多的高潮。

专辑还是很耐听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某首歌里想起自己曾经历过的那些生活片段,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某个时刻唱起其中的某首歌。

比如你可能会对某个人唱起:“我等你一辈子,不是你的一辈子,是我的一辈子,这是我的幸福”。

你也可能在三五少年时的好友聚会时唱起:“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想着无线的未来”。

是的,唱歌的人和听歌的人都成熟了,世故了,少了热血,有了虚伪,今夜纵情呐喊,明日面具伴身。

宣传中的那些陪衬许巍的牛人都不重要,他们既没有改变许巍,也不可能影响许巍,音乐本就是及其个人的事情;报纸上那些写的深情脉脉的乐评也不重要。

《爱如少年》没有惊喜,没有失望,平淡如水,平淡的中年,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所以,《爱如少年》还值得一听。

日记是最难写的一种文体,念书时为了应付老师写的那些好人好事日记除外,因为记日记往往是对自己一个自我拷问的过程。

那么比记日记更难得文体是什么?就是为一个不存在的人编写日记,不信你编一个试试。

我看《小人物日记》的第一个感叹就是两位作者把一个不存在人物的日常细水流长编得如此流畅和圆满。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小人物日记中的主人公和他身边的人,一定存在于作者的周围,一定弥漫于当时的社会之中,作者才能描绘的如此细致。

主人公兢兢业业在公司工作了20多年,虚荣,说着自以为是的笑话,每天按时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唯一的一天迟到还遇上老板查岗,刻板老套却又面临年轻人的挑战,偶尔还会遇见一两个装上层的人,送给自己的戏票却进不了戏院的大门。

这人有些好笑吧?

别,先别笑,仔细想想,主人公好像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些类似,或者说我们性格中的或多或少都会映射在主人公的身上。

因为我们也是小人物,小人物的简单生活并不因为时光的变迁而改变。

总的来讲,这部书值得一看。

中科院?笑话苑!

——语出大牛博客《中科院?笑话苑!》

我一直对是否身处盛世有所怀疑,不过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的《国家健康报告》把我的怀疑狠狠地击碎,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国家健康指数处于45个国家中的13位,高于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其中“国家责任指数”排名全球第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该项排名中居于最后一位,你说我们是不是正身处盛世?

猛喝啤酒,然后回收易拉罐。

——语出“人渣经济笔记”博客中的笑话一则,笑话说如果你去年买了1000美元达美航空的股票,你今年只能剩下49美元。如果是房利美,你最初的1000美元只能剩下2块5。如果是AIG,你剩下的会不足 15美元。但是,如果你一年前买了1000美元的啤酒,喝光了它们,然后把喝剩的易拉罐送去回收站,你最后能换回214美元。根据上面的事实,目前最好的 投资策略是猛喝啤酒,然后回收易拉罐。看来不仅仅是我们这里,在外国也是一样的“多难兴幽默”啊。

今天这些小说还有纯粹的文本价值么?

——陈村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回答关于文学的红火和当时的政治、社会的关系时以刘心武文革后曾轰动一时的小说为例说出了上面的话,其实不仅仅是刘心武的《班主任》,曾经轰动一时的伤痕小说,被书商大肆炒作的《兄弟》、《狼图腾》、《大浴女》、《生死疲劳》等等当代小说,不用很多年,就三五年后几乎再也不会有人记起和谈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缺乏对人性的描写和追问,太功利和取巧,或许会流行,但肯定不会流传;当然和作家不具备基本的独立性、社会环境等深层次原因也是有关系的。

要么忍,要么残忍。

——准确的描绘了今日之社会,语出三联主笔王小峰在自己博客上对阎崇年被掴一事的评述,我看过阎崇年在《百家讲坛》的讲座,应该说他对清史本身是熟悉的,但是你在看他讲座的时候非常担心他会不会有一天在这里为慈禧平反,我认为是有这个可能的。不过这也不重要,每个人都有讲述自己观点的权力,但是问题在于他的讲桌在中央电视台里,所以很快网上的评述就转到对强权机构的批评。对强权机构的不满情绪,在今日之社会,越来越浓。

我一直以为只有我自己、身边的朋友以及搜索引擎、和一些聚合网站会来看我的博客,不过今天看了一下google提供的分析数据,发现不是那样的。

从地域上看,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我网站的访问者,其中竟然有一部分是直接点击进入我网站的,真是意外。

谢谢所有来这里的朋友,关心一个熟悉或陌生人的自言自语,无他,听一支歌吧。

人在江湖飘啊,哪能不挨刀啊。

19岁的我,初入江湖。

30岁的我,江湖十年一锅粥。
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赤子
演唱:叶德娴
远远近近里城市高高低低间
沿路断断折折那有终站
跌跌碰碰里投进声声色色间
谁伴你看长夜变蓝
笑笑喊喊里情绪仿仿佛佛间
谁愿永永远远变得短暂
冷冷暖暖里情意亲亲疏疏间
人大了要长聚更难
一生人只一个血脉跳得那样近
而相处如同陌生阔别却又觉得亲
一生能有几个爱护你的也是人
正是为了深爱变遗憾
你我似醉了无法清清楚楚讲
同属你你我我爱的感受
世界太冷了谁会伸出一双手
围住你再营造暖流
说说笑笑里曾觉得欢欢喜喜
谁料老了变了另有天地
世界太阔了由你出生当天起
童稚已每年渐远离

另:你也想定做自己的动漫形象?请点击这里

我确定我喜欢上了那张5.25英寸的软盘。

那时我才开始学习电脑,期末考试的时候是编写一个Dbase数据库项目,不过那时的电脑还是稀罕的东西,所以考试是在卷子上把程序写下来。

我的逻辑思维蛮强的,所以对考试的结果很有自信,卷子发下来一看分数我才明白,我的发散思维同样强,因为我在写程序的过程中加入了太多的自己的想法,比如对查询结果的处理什么的在老师看来过于花哨。但是老师对其中一处的改动我却很是不服,因为按照他的改动程序运行时是会出故障的。

那年暑假,我找到一台电脑,把我本来的程序和老师改动后的程序都写了一遍,和我想象的一样,老师的改动是按照他对项目的理解来做的,根本对不上我的程序设计,但是他在这里扣除了我10分。我把两段程序都拷贝在一张5.25英寸的软盘中,想开学后找老师理论一番,说实在话,我一直不喜欢这位老师。

我喜欢的老师很少,因为我从来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把我们都教得和他期望的一模一样,为什么要教那么多陈旧不堪的东西,为什么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为什么把有趣的学问教的毫无生趣。所以从中学到中专,我的政治老师没有一位喜欢我(但我喜欢其中一位政治老师,因为她是个美女),除了语文老师的所有文科老师几乎都不喜欢我,语文老师和理科老师几乎也只是在我为他们争光的时候喜欢我。当然,真心喜欢我的老师也有很多,值得我尊敬的老师同样很多,比如莫老师、代老师、蒲老师等。

幸好我从来不在乎,我为什么要在乎呢?

回到那个计算机老师,暑假后我并没有去找他,只要我及格了,分数又有什么意义?

我一直保存着那张软盘,可惜后来在一次搬家中把它搞丢了,不过在我心中一直存在这样一张软盘,每当我遇见异见者的时候、每当我遇见权威者的时候、每当我遇见后来者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对别人的思路进行篡改。

怀念软盘的肯定不止我一个,设计下面这个东西的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这是一个披着软盘外皮的优盘。设计师:Thomas O’Connor。

1、最近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看中外各种各样的网站。

2、参考最近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主要是和生活相关的事情,我越发坚信我最初的感觉:有质量、诚实的内容才是我所要做的工作;

3、“生活绘”结构基本上搭建完成,分为几个部分:

a、“这就是生活”版块,是网站原创或者精心挑选的关于生活的文章和信息,包括“妇婴”、“服饰美容”、“健康和身体”、“家居生活”、“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转载文章,生活绘会提供详细的版权链接;

b、“专栏”,这部分内容由我们邀请的博客写的文章组成;

c、“生活绘话”,为网站内容,欢迎注册讨论,不过生活绘网站采用的是实名认证,详细注册办法请见论坛相应版块。

4、对于内容,除了诚信和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原则,关于生活的原则。

今天我发现悠悠对不同类型和节奏的音乐有不同的本能反应,听见节奏感强的音乐会伸腿,听见抒情的音乐会摇手,对于不喜欢的音乐没有任何表示。

家附近的菜市前面有个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慢慢演变成老年人带孩子活动场所。悠悠几乎每天都会去玩一个多小时,不过悠悠在广场只玩一件事情,就是睡觉,然后准时在回家的半途醒来。

昨天在广场遇见一个小女孩和悠悠是同一天生的,比悠悠小十几个小时,叫可轩。

最近发现悠悠喜欢看电视,非常的专注,这可不行。

悠悠对陌生人比较冷淡,所以我们给她介绍了一个新朋友,就是图片上的玩具猪,这是我们做生意时候特意留下来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的,这只小猪叫月月。

同小区的阿姨今天又给悠悠送来两双手织的毛线袜,真是谢谢她,我们把袜子洗了晾在阳台外面,等待雨季来临,等待穿在悠悠的脚上。

本来想写一篇长文来纪念今天,写了一半,删去。

今天是我三十岁生日。

君子患无所立,而立之年,还算有所立吧。

我现在越来越怕死,还有那么多事没做完呢。

三十大寿,此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