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主流咖啡馆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我叫咖啡馆,但只是顺便卖咖啡
这类店盛于早年,初期多有台资背景,现常见于二线城市,店名多带“香榭丽”类的欧式风范。主要卖西餐,卖茶,卖甜品,顺便卖咖啡。环境幽暗,每张桌上都放一盏中山古镇产的古典台灯。偶有卡座,若在县城,卡座往往还可以拉上帘子和外界断开。你要问咖啡味道?我们还是聊聊天气吧。
二、不叫咖啡馆,但主要卖咖啡
这类店可以叫书店,可以叫服装店,可以叫家居(绝对不能叫家具)店,还有的可能叫买手店,总之,我们销售的是lifestyle。
可究其营业额,咖啡或餐饮至少占了一半,为啥?毕竟忽悠愿意花大价钱买东西难,顺便忽悠大家喝杯东西就容易多了,顾客临了不忘配上装修高冷的背景发朋友圈义务宣传:“无所事事的下午,听有趣的美女老板聊天”。所以这类店的特点就是老板颜值至少要有八十分,当然如果你是个男的,长得磕碜有特征也行。隔三差五要随机对顾客讲自己的故事,模板一般是这样的:学了很多年,走了很多地方,突然倦了,爱上这里就留下了,也可以爱上那里就把那里搬回这里了。你要问咖啡味道?得看老板的心情。
三、我叫连锁咖啡馆,确实卖咖啡
漫咖啡有没有?有!costa有没有?有!星巴克有没有?有!太平洋有没有?有!
这些咖啡馆风格各异,主营不同,包装手段千差万别,但一点相通,他们的目标在于保证自己出品的稳定性,于繁华地带拉升销量以降低单杯成本获取利润,星家咖啡师分黑围裙绿围裙,但在大多数店里其实都差不多,毕竟他家绝大多数店基本上都是全自动的咖啡机。costa有半自动的机器,所以他家的咖啡嘛,真要看运气了,但总体在星巴克之上。漫咖啡?他家收银台前那几排食品真不错。
四、我不是连锁的,我确实也卖咖啡
说起来好玩,这类咖啡馆的老板大多数是读了不少书的“知识分子”,有的是真的喜欢咖啡馆,有的是迷惘挫折了想做个生意,想了半天,开咖啡馆看起来没那么辛苦,而且有趣,况且自己喝了这么多年还是算有经验。但是啊,秀才们不晓得做生意难啊,就开店前的筹备很多人就未必有耐心走完,你要问咖啡味道?反正老板还是舍得原料,你要问咖啡馆开了几年,嗨,上个月和上半年好像店招都不一样。
真开下去熬过三年,除了真不在乎钱的,就是老老实实把这个当生意的,一分一分的扣,一点一点地往前走,走得久了,或者就成了第三类。
五、我擅长于咖啡,这是门玄学
对于咖啡,这类店主未必喜欢,但绝对擅长,参加过一些比赛,也确实赢了。圈子呆久了,境界上去了,咖啡就成了一门玄学。
豆子如何磨,产地如何挑,ESP三口一定要喝完,手冲那是基本配。总之,除了店主,和店主推崇的人,和店主推崇的人推崇的人,其他都是渣渣。
- 这类咖啡馆咖啡不错,但首先得忍受店主忽冷忽热的脸色。你想起了啥,对,就是那家隐藏于闹市的极品苍蝇馆子的老板娘,还有你家楼下单剪168的首席发型师,他们,都这个调性。